东方网通讯员童宽、记者刘轶琳8月11日报道:8月7日至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党委副书记赵文华率团访问澳门,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深化学生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访问期间,交大医学院与澳科大联合举办“王振义院士医学成就特展”及话剧《清贫的牡丹》澳门首演,通过学术与艺术双重形式,生动展现王振义院士的医学成就和崇高精神。此次活动是沪澳医学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为促进两地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
沪澳医学合作开启新篇章
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吕玉印等领导共同见证下,8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与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正式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及暑期科研实践合作协议。双方此前在医学研究领域已有多项合作成果,新的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两校师生交流、学科协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沪澳科研及政策优势,推动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剩余84%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合作再添成果,在龚正市长、解冬副市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等领导的见证下,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共同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及学生科研实践合作协议,将促进双方全面合作,扩大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以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为目标,从各自的优势学科领域入手,共同推进交流,促进互利共赢,交大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向澳门输出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同时也为交医学生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和研究深造的宝贵机会,拓宽其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龚正市长还出席了两校联合举办的“沪澳青年医学人才发展座谈会”。与会青年学子围绕医学教育改革、医疗服务创新及科研攻关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上,龚正市长寄语两地青年学生要胸怀家国、勇担使命,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争当沪澳协同发展的生力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
沪澳高校通过签署系列战略协议和举办青年医学人才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深化了医学领域的合作共识,搭建起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水平合作平台,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王振义院士特展首次亮相澳门
8月8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特展在澳门科技大学盛大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出席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刘俊岭,担任本次展览的讲解人,带领现场观众领略王振义院士的“功勋精神”。
交大医学院首次于境外举办展览,通过珍贵史料呈现了王振义院士的卓越贡献。江帆书记带领现场观众回顾了王振义院士首创临床与基础研究交叉模式,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上海方案”,放弃专利普惠全球,80岁仍创新“开卷考试”教学法,培养出“一门四院士”等光辉事迹。她指出,王振义是上海首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其成就与上海医学发展交相辉映。他的精神既是学院精神的体现,更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典范。
刘俊岭研究员以系列突破性成果和典型案例,表示要传承和发扬王振义院士勇于创新,济世为怀的精神,他重点讲解了交大医学院“基础研究-专利布局-产业转化”创新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应用,团队成功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上海经验”,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提供支撑。
展览尾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9届校友、王振义院士孙女王蔚向龚正市长赠送王院士画册及病历集,致敬其毕生奉献。随后,龚正市长会见了《清贫的牡丹》主创团队,与主创人员代表合影留念,共同记录这一传承医学精神的珍贵时刻。
《清贫的牡丹》澳门首演圆满成功
8月8日晚,以王振义院士为原型的话剧《清贫的牡丹》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成功首演。此次演出作为2025年沪澳医学人文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第七届立法会主席高开贤,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李勇先,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永远会长贺定一,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校董郑建好等嘉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交大医学院港澳校友近400人共赴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盛宴,共同见证王振义院士“清贫牡丹”般的高尚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生动传承。
启动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主持,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朱依谆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分别致辞。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与会领导共同按下启动装置,标志着《清贫的牡丹》澳门首演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在澳门首演是学院推动医学人文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举措。通过艺术感染力,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等价值具象化地传递给澳门师生和社会公众,为澳门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生动的“交医范本”。这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话剧展演,更是一次成功的科学家精神跨区域传播实践,该剧以其强烈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共鸣,生动诠释了王振义院士的精神内核,它使其成为连接沪澳两地医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情感纽带和价值共识,使澳门同胞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共和国功勋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新编版《清贫的牡丹》聚焦医者、师者的崇高职业精神与价值追求,在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以及剧本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话剧首次融入王振义院士的求学经历、爱情故事与育人细节。澳门观众通过这部话剧,更加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医学文化和人文精神,感受到两地虽存在地域差异,但在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价值观上却高度契合。一位澳门文化界人士表示:“这部话剧让我们看到了沪澳两地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澳门则具有独特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我们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地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纷纷分享参演感悟。话剧导演雷国华感慨:“一场戏,牵动沪澳两城心弦;一次拥抱,凝聚热泪与欢颜。戏剧搭建起生命与医学交融的桥梁,艺术让激情与永恒交相辉映。”
饰演王振义院士的杨润动情表示,一次次登台,让他不断走近王院士的医学人生,深切感受其病人至上的家国情怀与追求卓越的大医风范。作为重症医学专业医生,他更加坚定了从医初心,深刻领悟到仁术济世、医者仁心的真谛,牡丹精神将成为他医学道路上的指引明灯。饰演谢竞雄女士的董媛媛提到,自2017年起,她连续九年参演《清贫的牡丹》。这九年,是她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踏上工作岗位,再到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蜕变历程。每当遇到困难,话剧蕴含的勤奋学习、追求卓越、一切为了病人的牡丹精神,便如星光照亮她前行的路,激励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儿童早期发展事业。
《清贫的牡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剧目,自2012年创排以来,历经13年打磨提升,已成为传承医学院精神的重要载体,并入选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此次赴澳首演,全体演职人员一如既往地融合艺术表达与功勋精神,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将医者仁心、师者厚德的动人故事搬上舞台。话剧不仅让澳门观众深刻感受到内地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增进了对国家发展成就和价值理念的认同,更为沪澳文艺交流树立了新标杆,激励文艺工作者立足本土、放眼全国,挖掘更多具有时代意义和地域特色的创作题材。
发布于:上海市明道配资-股票低息配资-股票免费配资-炒股平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